佳博体育网页版登录-最新下载站

TOP

总站
登录  /  注册
红山文化活化石 世界非遗中国红山猪探索研究 概 述
中国养殖网 - 农牧行业专业服务平台 2024-09-11 16427

红山文化活化石

世界非遗中国红山猪探索研究

                              

                             裴树云                                         

万年红山猪  绝地再现

著名的红山文化区,地处中国东北西南部,燕山以北、西辽河、大凌河和青龙河流域的原热河省及周边地区。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域内牛河梁出土的冢、坛、庙和聚落等大型建筑群,证明5000多年前,以牛河梁为中心的中华红山古国就已经诞生,将中华文明起源上朔提前了1000多年。

世纪之交,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告,“生长在中国东北西南部一种香猪已经灭绝”。指的就是历史上广泛分布于我国原热河省的丘陵山地猪,即在红山文化区传承了万年的远古红山猪后裔,人类成功驯化的世界第一家猪。

2013年,燕都晨报以题为《古稀老汉我要拯救红山猪》的头条整版,首次报导了一位年逾七旬的朝阳人裴树云,怀着无尽的乡愁,历经十年,先后打印了5000份有偿寻猪传单,反复穿梭于面积达20多万平方公里的红山文化遗址区,终于寻获到幸存的72头原始血统家乡猪。丰富的考古遗存证明,传承万年的家乡猪,是个曾陪伴红山先祖终结蛮野状态,跨入农耕文明,为中华文明第一道曙光升起,做出过巨大历史贡献的经典传奇猪种。被称为活体玉猪龙,红山文化活化石,中华龙原版。鉴于家乡猪厚重的红山文化历史底蕴和联合国粮农组织对它的特别关注,裴树云首次提出了中国•红山猪的概念,是红山猪拯救人、保护人、定义人和第一研究人。中国红山猪绝地再现,引起了辽视新闻、央视多家频道和国内外媒体的报道。

幸存的72头原始血统红山猪,是红山猪延续的根脉,不可得而复失。为此,裴树云用2.4米高墙,围圈了近400亩一座小山,建起了养殖场区和草场一体化的全封闭红山猪保护基地。为确保万年红山猪基因不变异,裴树云坚守传统的全草饲料类型;坚守传统饲养方式;坚守不杂化;坚守红山猪种质基因的保护。拒绝了日本、韩国、西班牙等国家和台湾地区客商的高价诱买;拒绝了国内买家;拒绝了某些研究人员想利用红山猪改良其他猪的意图。

遗传吃草猪,世界级猪种

文化推动经济发展。惊动世界的红山文化,为我们留了哪些影响历史的文化遗产?对当代中国乃至世界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应当是红山文化研究领域的首要课题。

万年前,红山先祖开创的中国养猪文化两大内涵,一是以草为食,与人不争粮的红山猪,为红山祖祖辈辈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肉食需求;二是由红山猪粪便引发形成的粪肥文化,促进了农作物增长增产。由此形成吃草红山猪主导的《草→猪→粪→粮循环发展系统》,保障了农业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为中华文明起源,华夏农耕社会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终生以草为食,与人不争粮的红山猪,陪伴一代一代红山先民,书写了一部长达万年的文明进步历史,是经典红山文化遗产。传承弘扬草养红山猪文化;红山猪粪肥文化;红山猪主导的生态循环文化,现实价值和意义尤为突出,因为红山猪是丘陵山地猪,抗逆性超强,可以在各种环境推广发展,能有效地解决我国和世界面临的粮食、耕地、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五大安全威胁,是一项具有全球意义的方向选择。

我国热河丘陵,即红山文化区,是个自然环境十分独特独立的低矮丘陵地理板块。一方水土造就一方物种。红山猪四肢粗长,前驱雄阔,后驱收窄,壮硕而不失优雅,彪悍而不失健美,粗犷而不失温驯,这种独特的丘陵山地猪体态特征和多达100多个看似怪异的生命性态,无不源于它吃百草,吃“跑草”,以草为食的自然性。凸显了与其他猪的明显差异,确立了世界顶级优良猪种地位。颠覆了当代人对猪的普遍认知和习惯看法。没有看过这种猪,吃过这种香猪肉的人,都不相信世界上有这种猪。(见另文《细说红山猪》)

首先,红山猪是全草饲料类型猪

红山猪特有的消化草质粗纤维的消化器官非常发达,同比其他猪,它的牙齿多出4颗;胃容量大出1/3;盲肠长、粗均超出将近一倍;小肠超长7米。单就消化器官而论,它应当归属于食草类动物范畴。

红山猪青绿季节吃各种鲜野草,枯黄季节吃干野草、干秸秆,地上长的植物叶、茎、根几乎无所不吃。当今养猪必用粮,全粮养猪的认知被红山猪颠覆了。

其二,红山猪无需注射常用疫苗。

红山猪免疫力超强,对口蹄疫、蓝耳病、伪狂犬病等多发性猪传染病有先天性免疫力。烈性非洲猪瘟肆虐期间,一个重要发现,红山猪群体中,竟然存有抗非瘟猪。哈尔滨兽药研究所研发成功的世界首款抗非瘟疫苗的血样,就采集于裴树云红山猪保护基地的5头红山种母猪。更令人惊叹地是,其中三窝32头后代小幼猪,经非瘟劫难安然无恙。进一步证明了红山猪遗传免疫力的强大和稳定。当今养猪制度化的必打疫苗,被红山猪否定了。

其三、红山猪对环境0污染。

红山猪粪便不招苍蝇,养殖场区无恶臭、无异味、无任何公害。蓝天、红日、绿野、黑猪,一派原野牧歌。当今养猪业苦心研究推广的化粪池、发酵床等所有治污手段和法规法令都无法根除的环保之痛被红山猪消除了。

其四、红山猪无需每天喂食抗生素。

我国猪病多发,无外乎牢笼式饲养环境,营养不良和继承免疫中断所造成。红山猪因为日食百草,吃“跑草”,百草百种营养,百草又百药,上天赋予了它顽强的克毒解毒功能和强大的遗传免疫基因。当今,从猪一出生就开始每天添加抗生素,一直添喂到猪出栏的所谓“药物保健”理论,被红山猪排除了。

其五,红山猪无需添加任何激素促进生长。

红山猪发达的消化器官和超强的营养消化吸收功能证明,它是天然的速生猪。民间俗称“这(红山)猪给点粮食就上膘,像气儿吹的长”。经实验,3040斤的小红山猪,不用任何添加剂,全粮饲养6个月,出栏重量能超过400斤(本文不赞承全粮养猪)。当今养猪业必用添加剂,人为的促进猪快速生长,造成猪肉中的化学物质残留,被红山猪免除了。

其六,红山猪是生态循环猪。

农业循环发展系统,直接关系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然而,现代封闭式的高密度养猪,把养猪与环境人为地隔绝对立。因为过度使用添加剂,造成猪粪残留大量化学物质。猪粪不仅不能还田肥地,而且水冲粪迳流江河,严重危害环境,破坏了生态平衡。传承红山猪主导的《草→猪→粪→粮循环发展系统》,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现代养猪业造成的生态失衡,被红山猪消除了。

其七,红山猪肉有利于健康。

红山猪是自然生长的猪,肉中无任何药物和有毒物质残留。当今人所共知的速生猪肉造成的健康危害,被红山猪根除了。

其八,红山猪肉是实实在在的香猪肉。

红山猪肉风味十足,千古一香。当地人一代一代传颂“一家炖肉藏不住”;“一家炖肉香半村”……;关里人称其为“关外香猪”;日本人称其为“热(河)东(部)香猪;世界粮农组织宣告它灭绝时,也将其定义为香猪。

进入新世纪,人类面临了5件急待解决的世界性问题,唯有吃草的红山猪能一一给出满意答案,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产生具有时代意义的影响。

一、2021年,世界粮农组织警告:

“全球粮食危机风险正在加大”;“粮食危机始终威胁着人类”;“畜禽养殖消耗了全球40%粮食产量”。

二、2006年,世界粮农组织警告:

“高密度养殖对生态环境构成重大威胁”;“畜禽生产是造成当今最严重环境破坏的最大责任方之一”;“主要污染物是畜禽粪便”。

三、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警告:

“一种致命的超级细菌对人类构成巨大威胁”;“超级细菌的元凶是滥用抗生素”;“中国抗生素使用量占到世界一半,其中80%用于畜禽养殖。中国不控制滥用抗生素,将危害全世界。”钟南山院士指出:“中国是世界滥用抗生素最严重的国家,一旦超级细菌爆发,中国或成为重灾区,未来无药可治。”

四、2021年网上报导,英国、丹麦科学家競相研究培育吃草猪。

意图达到三个目的。一是节省粮食,降低饲养成本;二是不危害环境;三是确保猪肉有益健康和恢复猪肉风味,提高猪肉质量,把这视为当代养猪业重大研究课题。然而,西方人不可能想到,他们关于吃草猪的重大科研立项,与我中华红山先祖成功驯化出全天候吃草的红山猪,足足差了一万年。但是,从西方科学家孜孜不倦地研究培育吃草猪,进一步证明了中国红山猪的价值是世界性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无与伦比。

五、2022年网上报导,美国科学家一个重大发现。称:“人畜粪便可代替化肥。”

这与我红山先祖创造发明的粪肥文化,足足又差了一个一万年。然而,还有一个与人畜粪肥直接关联的重大事项,西方人尚处于空白盲区。那就是,一万年前,中华红山先祖开创的,由吃草红山猪主导的《草→猪→粪→粮循环发展系统》,是一项具有普世价值的世界农业文化遗产。它的特点,一是草质红山猪有机肥极具特色,各项肥效指标优于所有其他畜禽有机肥(见另文《草质红山猪有机肥的研究》);二是红山猪粪肥产量高,一头育肥猪粪肥产量可达800千克以上;三是红山猪抗逆性强,能够在不同环境地区饲养。这与只能受限于在特定地区传承发展的67项世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相比,更具有历史性、文化性和推广性,堪称经典世界农业文化遗产。只是因为1955年热河省撤销,红山文化区被一分为三,变成辽蒙冀三省区边缘地带,而没有向世界粮农组织申报。

文化传奇猪   红山猪图腾

红山文化地区丰富的考古遗存证明,红山文化应当追朔到一万年以前。令后人难以想象,而又叹服地是,万年前,红山先祖开始定居,竟然是因为红山猪驯养成功而引发;9000年前后,红山文化开始形成,是因为红山猪开创的农耕经济体系形成而引发;6500年—5000年前红山古国全盛时期,是因为红山猪图腾而诞生了玉猪龙,成为时代的标志。纵观红山文化的启始和发展进程,每一步都没有离开红山猪,都与红山猪息息相关。从一定意义上讲,红山文化历史就是一部经典红山猪传奇历史。

经济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基础。红山文化是以农耕经济为特征的最早人类文明,与游牧文明的首要区别就是定居。定居,是红山先祖对原始低效的采摘和守猎的告别,蛮野的终结,文明的启始。是红山先祖被动性地依赖大自然求得生存,向能动性地利用大自然,自我生产满足需求的历史跨越。

兴隆洼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两具陪葬猪遗骸骨表明,早在8700年前,红山猪就已经成为红山先祖首选陪葬物。红山猪上升到殡葬文化高度,说明当时红山猪养殖已经达到相当成熟的常态期。因为红山猪需要固定饲养,红山先祖开始定居;因为定居,而发明了世界第一粒谷物种植。先有养,后有种,养种结合,农耕经济两大基础要件构成,红山农耕文明大幕正式拉开。

兴隆洼红山文化遗址陆续出土的人猪合葬遗骸骨;1500粒碳化粟和黍;成排的大型聚落,集中证明9000多年前,种植品种已经多样化;人猪相伴共生已经常态化;群体聚居已经规模化。红山先祖开天霹地,宣告华夏第一村诞生,红山农耕体系正式形成。

在红山猪与人朝夕相伴的岁月中,红山猪的行为习性,渐进式地启发红山先祖的智慧。陈列在牛河梁红山文化博物馆的华夏第一石犁、石耙,以及原始耕种的垄沟、垄台,都是模仿红山猪特有的长面直咀,一条线地拱土觅食草根和蚯蚓等土壤昆虫而发明。同样,粪肥促进谷物增产,也源于红山猪粪和聚落址的草木灰肥,是华夏粪肥文化的源头。粪肥把原本相对独立的红山猪养殖和谷物种植有机结合,构成了养殖→粪肥→种植三位一体的红山农耕循环发展系统,保障了谷物收成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是支撑红山农耕社会发展的重大发明。

红山猪光吃草,就长肉,只图奉献,不求索取。在一切为了生存的远古年代,一直是红山先祖生活依靠和精神寄托。随着时代的发展,红山先祖对红山猪感情日益加深升华,从无限感恩、到关爱、到敬重、到崇拜,直到猪图腾,万能的红山猪被神化。

在红山文化地区,世袭传承对家畜称呼中,羊称为“只”;马称“匹”;牛、驴称“头,唯独红山猪称为“口”。与人共用“口”之称谓,深刻体现了红山先祖对红山猪的感激、感恩、敬重和关爱,是红山先祖对红山猪最高情怀表达。

汉语中“猪”字始见于先秦,而“豕”字则首见于甲骨文之前的远古。家字由“宀”和“豕”构成,“宀”指的是房,“豕”就是猪,意为有家必有猪。“家”字之象形更进一步生动体现了红山先祖对红山猪感情。

8700年前的人猪合葬,一个更深的含义是,人活着要有红山猪做伴;死,也要由红山猪陪同一起升天,红山先祖与红山猪的感情已经交融到生死相依的最高境界了。而选用一公一母红山猪同时陪葬,生动说明了红山先祖对生命繁衍延续的渴望,对天地间万物“生生不息”的崇拜。

9000年前兴隆洼聚落址中,一座直径4.22米的灰坑底部,摆放的两具龙形图案,东边的呈C形,西边的呈S形。龙首均是红山猪特有的长面直脸的猪头骨。龙身则由陶片、石器和自然石构成。猪龙图案现身于人的住室,是人猪相依相伴的又一实证。是红山先祖把红山猪寄身于万能的龙,腾云驾雾从天上来,拯救人类的大救星,是“猪有龙象”的最早图腾。

牛河梁有一座酷似猪头像的山峰,世代传名称为猪首山。是巧合,还是上天有意安排,高高的猪首山恰恰座落于崇拜猪神的红山古国核心区。5000年前牛河梁墓葬所有埋葬者的头部都指向猪首山,“是人猪合一”,“民以食为天”的亮点图腾。

牛河梁女神庙,前室有猪神,后室有鸟神,猪神形似猪首龙身的南斗星,亦称猪首星。鸟神形似仙后座星,像展翅飞翔的凤凰,寓意龙凤皆从天上来。其中C形龙,正是天(南斗星)、地(红山猪)物象结合体,是“天猪合一”的神化图腾。

象征红山文化鼎盛时代的C形玉猪龙,红山先祖精心设计的密码是,红山公母猪交配时,红山公猪特有的长壮猪首和特有的弯长猪鞭(生殖器)而构成的C型曲线。其创作的文化理念密码是,把原始的生殖崇拜提升到对宇宙万物生生不息的追求,将初始的猪图腾,寄身于万能的龙,最终龙图腾。

红山文化区属大陆型干旱气候带,古称方国,源自当地“方国出旱跋”的古老传说。红山先祖认为天园地方,是园天扣住了大地。地上万物都从天上来,是上天指派星神下凡。耐人寻味地是,红山先祖祭天、祭地、祭山神、地神、河神,首要祭品都是红山猪。而大旱求雨,破土动工,祈祷丰收、驱瘟除疫等大型社会活动,首选祭品也是红山猪。红山猪是吉星、福星,是红山先祖心灵的体现,意志的代表。即使是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当地人开山采矿,凿地打井,破土动工之前,仍然延续用猪首祈祷上天保佑的远古习俗。

龙出西辽河  根在红山猪

红山文化研究界一致认为,陈列在国家博物馆,象征生生不息的玉猪龙,是红山文化的标志性符号。然而,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大量玉猪龙出土以来,关于玉猪龙承载的客体是什么动物?红山先祖崇拜的是什么?却引起红山文化界的激烈争论,争论起因于某知名红山文化专家关于玉猪龙的龙首是熊首之权威观点。从而引发了马首说?鳄鱼首说?猪首说?等等无休止争论。然而,却对玉猪龙的龙身承载的客体是什么?为什么龙身呈现弯曲上挑成圆弧勾形?龙首和龙身内在联系是什么?C形龙不论规格大小,为什么龙首和龙身长度比例都是不变的?到底是什么动物?让红山先祖如此熟悉,如此执迷,观察的如此细腻,设计的如此规范?体现了红山先祖怎样的文化哲学思想?寄托了红山先祖什么样的追求、渴望、信仰和崇拜?等等这些问题,却很少见到研究成果以及媒体报导。玉猪龙千古谜团,始终没有破解。

直到2000年,经裴树云拯救和保护,红山猪绝地再现。著名的民间红山文化专家陶松林先生和裴树云二人,在裴树云红山猪保护基地,经过对红山猪全面观察研究,并且结合红山文化地区,关于红山猪的大量出土遗存,最终揭开了玉猪龙神秘面纱,破解了红山先祖精心设计的玉猪龙一系列密码。

一、玉猪龙的龙首就是红山猪特有的长壮直脸,颈鬃就是红山猪特有的刚性鬣鬃。

红山猪外貌明显有别于其他猪。尤为明显的是长壮直脸,挺拔的鬣鬃,前驱雄阔,后驱收窄,与玉猪龙形态极其相似。

 兴隆洼红山文化遗址一座大型聚落址的一个大型灰坑中,摆放的两具分别为C形和S形龙图案,是迄今发现的最早中华龙原形。其龙首都是长壮直脸的红山猪首骨,龙身则由陶片、石器和自然石组成。其中,C形龙图案正是玉器形成时,C形玉猪龙的原版。玉猪龙之龙首就是红山猪首,已是确认无疑。

仅从触目可见玉猪龙的嘴形,就足以排除其他动物之说。玉猪龙嘴端是明显的平口,龙首为直脸呈L形,唇缘有缸上翘,与长面直脸的红山猪细微特征一致。然而,红山文化研究界一种观点认为,玉猪龙之龙首是马首,且马又有鬃。须知,马的嘴形是R形。而鬃毛和鬣鬃是两个不同概念,马鬃是柔软自然分倒的鬃毛,红山猪是鬣鬃,刚硬挺拔而立,符合玉猪龙凸起而竖立的颈鬃。一种观点又认为,玉猪龙龙首是鳄鱼首。而鳄鱼嘴上下颌成扁锥形,再说地处我国东北的红山文化区,根本没有鳄鱼。远古时代的红山先祖不可能见过鳄鱼。更值得指出的是,某红山文化权威专家认为玉猪龙的龙首是熊首,并将玉猪龙更名为玉熊龙,作为专业红山文化研究人,不可能没到过兴隆洼红山文化遗址?不可能没有亲眼看过9000年前就已经定论的那两具直长厚实的红山猪首骨构成的C形龙和S形龙图案?不可能没有看过牛河梁女神庙前室供奉的猪神?仅凭一只尖形耳朵像熊,一块出土的熊颌骨,就认定玉猪龙的龙首就是熊首。那么玉猪龙的龙身是什么?由龙首和龙身构成的简单清晰的玉猪龙,体现了红山先祖怎样的博大情怀和宇宙观?这一核心问题,却从未听到这位专家的独到见解。更何况熊的嘴形是V形,又没有鬣鬃。风马牛不相及,怎么能把熊和玉猪龙扯到一起呢!

二、玉猪龙龙身就是红公猪特有的弯长猪鞭(公猪生殖器)。

北票红山猪保护基地,为求证红山猪为什么以草为食,与人不争粮?在对红山猪解剖做消化器官检测时,意外发现,红山公猪的雄性生殖器(当地人俗称猪鞭),竟然长达70公分,占到了公猪体长的62%。这不仅是猪族中最长的,甚至比马的还长,也是人类熟知动物中雄性生殖器最长的。由此,引起了裴树云对红山猪猪鞭以及公母猪交配的兴趣和观察研究。惊奇地发现:

1、所有被屠宰出栏的红山公猪,其猪鞭长度均占其体长的62%,与玉猪龙龙身占其龙体长度比例惊人的巧合,或许是上天安排,与60%的黄金比例也竟然极尽吻合。

2、联想到当地民间俗语关于“四大弯”之形象比喻(即枣树叉、辘轳把、蛇身子、猪獠子(红山公猪猪鞭))。不难看出,红山猪交配时,弯曲的红山公猪猪鞭插入红山母猪体内,勃起上挑成C形,是很自然的生理规律。

3、红山文化专家,敖汉旗红山文化博物馆长田彦国,当他到北票红山猪保护基地,第一眼看到陈列的红山猪猪首骨标本时,顿时惊讶的说道:“哎呀!这与咱们(敖汉)出土的8000多年前的所有猪头骨一模一样!”后经实物比对证明,北票红山猪保护基地红山猪头骨与相隔8000多年前遗存的猪头骨,令人惊诧的出自一辙。

4、近几年来,红山文化地区的朝阳、承德地区,消失了50多年的当地野猪重新出现。一种是当地俗称的红毛子,一种是黑毛子,是土生土长的远古红山野猪直系。让人惊讶的是,北票红山猪保护基地捕获到的黑红两色红山野猪,其外貌特征,竟然与基地的红山猪难分伯仲。让人更惊异地是,村民在山野的一个沟头草窝中拍照的一窝小野猪,其嘴头,身态,也与基地成窝幼猪完全一样。照片显示的一窝8头小野猪,其中5头是黑毛色,3头为浅红毛色,与基地时常发生的成窝幼猪黑多红少,自然巧合。

上述发现,为研究红山猪血统血系提供了强有力的实物根据。一是证明,传承万年的红山家猪是远古红山猪分孽出的直系血亲;二是证明,红山家猪返祖现象明显,基因显现突出;三是证明,一代一代红山先祖,一直传承延续草养红山猪的饲料类型,动态放养红山猪的饲养方式,正是这种自然性,致使红山猪传承万年,遗传基因没有变异,依然保有远古红山猪的所有自然习性,依然保有远古红山猪的原始风貌。今日红山猪,穿越时空,验证万年前远古红山猪,验证9000年前的C形龙和S形龙——最早的中华龙图案,破解玉猪龙千古谜团,为我们提供了最直接的根据。

5、观察发现,红山公母猪交媾,在持续15分钟以上的亲昵做爱静默过程中,红山公猪特有的长壮直脸贴俯于母猪的形态,以及嘴形、唇纹、眼线、眉间皱褶和挺拔刚硬的鬣鬃等特征,经电脑实像比对,与玉猪龙的龙首特征完全吻合。

6、所有家畜中,唯独红山公猪生殖器官最长,阳刚最盛。而红山母猪一胎产仔10多个,超过牛、马、驴、羊10倍以上,如此高的繁衍能力,恰恰符合红山先祖对生殖崇拜,对生生不息的渴望。

综上证明,玉猪龙龙首就是红山公猪之猪首,龙身就是红山猪公猪之猪鞭。玉猪龙是一头正在趴跨交媾的红山公猪形象和气质的逼真写实。是红山公猪为延续后代,展现出的不可撼动的神圣雄性风姿,寄托了远古红山先祖对生殖崇拜和对宇宙万物生生不息的追求。

2013年,在赤峰国际红山文化论坛会上,一篇题为《玉猪龙是一头正在趴跨交媾的红山雄猪真实形象》的论文,一经发表,立刻引起轰动性共鸣。玉猪龙千古谜团,一朝破解。中外红山文化专家称红山猪是活体玉猪龙;红山文化活化石;中华龙原版。“龙出西辽河,根在红山猪”。中国红山猪也由此通过媒体,迅速传向了东亚、西欧和北美。

    最后,值得强调的是,绝地再现的万年红山猪,得之不易。为了防止红山猪再次被杂化或者用来改良其他猪种,多年来,裴树云始终坚守红山猪种猪没有外卖和流失。网上传播的红山猪和打着裴树云名字的信息广告,均属伪劣假冒,不实宣传。年届80岁的裴树云目前尚未授权接班人,有的自称是裴树云亲属,更是谎言。更有的片面引用裴树云关于红山猪论文语句或者研究成果,扭曲了红山猪。以上种种均属侵权,在此,特别重申。


                          

43
养猪
相关推荐